
在中藍義馬,有這樣一群職工,他們懂技術、愛鉆研、敢創新,懷著對公司的熱愛和對技術精益求精的追求而聚到一起,組成了“技術創新小組”。在實際生產工作中解決了多項難題,既保障了設備的安全運行,又給生產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提升,收獲了累累碩果。
主管設備的廠長安立眾是創新小組的組長,他與機電工作結緣了三十年,是個名副其實的機電行家。在他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各類有關機電設備的書籍,厚厚的筆記本上記錄著他學習的一點一滴。安立眾經常召集技術人員共同會診機電隱患。
技術創新小組成立,源于公司的一次設備改造。2012年7月,公司五車間空壓機因循環水質差,管道結垢,影響了空壓機的使用。對此,公司先后進行了多次維修,但效果均不理想。為了徹底解決這一難題,安立眾召集機電修車間骨干進行討論、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關鍵問題。經過一個多月的反復論證、查找資料,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利用老四車間室外閑置地下水槽,做為無鉻水循環水槽,將空壓機頂部無鉻水引到該水罐內,做為空壓機冷卻用水,形成小系統循環,減少空壓機結垢,從而提高運轉率。
項目完成后,每一位參與者都學到了技術,拓寬了思路。安立眾決定把愛動腦、懂技術,積極參與小改小革的職工組織起來,在內部成立一個6人的技術創新小組,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
“沒有翻不過的山,沒有越不過的坎”。創新小組6名成員中有黨員5名,正是他們以其特有的堅定和無私,承擔起中藍義馬技術創新工作,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一車間的球磨機大齒圈和襯板漏料問題一直是生產不能正常運轉的首要因素,每年需外工進行多次大修,而且還造成大小齒圈嚴重磨損,耗時費力。針對此問題,創新小組通過多次試驗,提出了解決辦法,通過改造,設備運轉平穩,大大降低了維修成本,徹底解決了球磨機大齒圈和襯板螺絲漏料問題。與此同時,他們還針對氫還原車間回轉爐運行中存在的結圈問題進行分析,創新小組確定了對揚料板改造的方案,項目實施后通過近一年的運轉,回轉爐運轉率明顯提高。
當問到創新小組的成員對此項工作的感受時,其中的電修達人王銀國這樣說:“技術創新,其樂無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創新小組還將繼續努力,消滅更多的隱患,為企業創造平穩高效地機電工作環境而努力。”
創新小組的成員每個人都得到了鍛煉和成長,面對問題時的困惑、制定方案時的執著、問題解決時的快樂……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不僅使企業的設備運轉率有了顯著提高,也為公司節約了幾十萬元的設備維修及配件采購費用。